Thursday 18 December 2014

Buy American. I Am.


By WARREN E. BUFFETT 
Published: October 16, 2008

THE financial world is a mess, bo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broad. Its problems, moreover, have been leaking into the general economy, and the leaks are now turning into a gusher. In the near term, unemployment will rise, business activity will falter and headlines will continue to be scary.
So ... I’ve been buying American stocks. This is my personal account I’m talking about, in which I previously owned nothing but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bonds. (This description leaves aside my Berkshire Hathaway holdings, which are all committed to philanthropy.) If prices keep looking attractive, my non-Berkshire net worth will soon be 100 percent in United States equities.
Why?
A simple rule dictates my buying: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and 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And most certainly, fear is now widespread, gripping even seasoned investors. To be sure, investors are right to be wary of highly leveraged entities or businesses in weak competitive positions. But fears regarding the long-term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s many sound companies make no sense. These businesses will indeed suffer earnings hiccups, as they always have. But most major companies will be setting new profit records 5, 10 and 20 years from now.
Let me be clear on one point: I can’t predict the short-term movements of the stock market. I haven’t the faintest idea as to whether stocks will be higher or lower a month — or a year —from now. What is likely, however, is that the market will move higher, perhaps substantially so, well before either sentiment or the economy turns up. So if you wait for the robins, spring will be over.
A little history here: During the Depression, the Dow hit its low, 41, on July 8, 1932. Economic conditions, though, kept deteriorating until Franklin D. Roosevelt took office in March 1933. By that time, the market had already advanced 30 percent. Or think back to the early days of World War II, when things were going badly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Europe and the Pacific. The market hit bottom in April 1942, well before Allied fortunes turned. Again, in the early 1980s, the time to buy stocks was when inflation raged and the economy was in the tank. In short, bad news is an investor’s best friend. It lets you buy a slice of America’s future at a marked-down price.
Over the long term, the stock market news will be good.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endured two world wars and other traumatic and expensive military conflicts; the Depression; a dozen or so recessions and financial panics; oil shocks; a flu epidemic; and the resignation of a disgraced president. Yet the Dow rose from 66 to 11,497.
You might think it would have been impossible for an investor to lose money during a century marked by such an extraordinary gain. But some investors did. The hapless ones bought stocks only when they felt comfort in doing so and then proceeded to sell when the headlines made them queasy.
Today people who hold cash equivalents feel comfortable. They shouldn’t. They have opted for a terrible long-term asset, one that pays virtually nothing and is certain to depreciate in value. Indeed, the policies that government will follow in its efforts to alleviate the current crisis will probably prove inflationary and therefore accelerate declines in the real value of cash accounts.
Equities will almost certainly outperform cash over the next decade, probably by a substantial degree. Those investors who cling now to cash are betting they can efficiently time their move away from it later. In waiting for the comfort of good news, they are ignoring Wayne Gretzky’s advice: “I skate to where the puck is going to be, not to where it has been.”
I don’t like to opine on the stock market, and again I emphasize that I have no idea what the market will do in the short term. Nevertheless, I’ll follow the lead of a restaurant that opened in an empty bank building and then advertised: “Put your mouth where your money was.” Today my money and my mouth both say equities.
Warren E. Buffett is the chief executive of Berkshire Hathaway, a diversified holding company. 

Saturday 29 November 2014

HLeBroking的成本计算

HLeBroking是我目前进行股票交易唯一的管道,它比我想像中的方便和快速。它的客户服务也做得相当优秀,进行交易时若遇上问题,只要用WhatsApp留个口讯给有关服务员,通常他们都效率奇高,当天就复电把所有疑问或难题给处理掉了。
我是完全透过HLeBroking的手机应用程序(App)进行股票交易的,它的程序做得非常简便和友善,新手几乎是一看就懂,立刻可以操作。直到目前为止,我对它的使用还相当满意。唯一的问题就是,它的“成本计算”似乎做得不够精准,所反映出来得“数据”容易误导股友,以下举例说明。
比如说你成功买入某股,它的Portfolio 页面就会显示以下记录:

WEIDA - 7111     Active
Qty                     1,000
Avg                    1.6000
Last                    1.6100
Cost $                1600.00
Makt                  1610.00
U-P/L $              10.00
U-P/L %             0.63

以上资料说明你买入了1千股的WEIDA股票,每股平均价RM1.60,最新的股价是RM1.61,买入成本RM1600,市值RM1610,因此你目前赚了RM10,赚幅是0.63%。
当你再细细思量,你会发现其中它的成本计算(Cost $)是不准确的,因此反映出来的获利部分(U-P/L $和U-P/L %)就有误导性,这主要是因为它完全没有把股票交易的成本费用计算在内。
如上属例子,购入1000股WEIDA其实涉及了额外RM10.48的交易费用,详细的收费如下:
Brokerage Amount: RM8.00
Contract Stamp: RM2.00
Clearing Fee: 0.48

如果HLeBroking的手机程序把以上交易费纳入计算的话,它理应显示以下数据画面:

WEIDA - 7111     Active
Qty                     1,000
Avg                    1.61048
Last                    1.6100
Cost $                1610.48
Makt                  1610.00
U-P/L $              -0.48
U-P/L %            - 0.029

可见,当你把交易费纳入计算的话,你目前买入的股票还是处于亏损当中。因此,HLeBroing应该改善这个部分的弱点,把买卖过程当中出现的所有费用都计算在内,以反映真实的盈亏数据。

MAYBANK(1155)追踪

27/11/14

负面信息与评价:
  • 2014年第三季及首9个月业绩欠佳;呆账率从1.5%走高至1.7%;非利息收入下跌
  • 安联研究:砍低2014至2016年财测6至11%
  • 兴业研究:分别调2014和2015年财测5和9%;游资精缩、资金市场疲弱;第4季度股息是唯一利好季度,但股息再投资计划将冲谈股本回酬率
  • MIDF研究:下调2014年净利2.9%
  • 联昌研究:下调2014至2016年非利息收入预测3至4%;上调2014年税率假设25%至26。5%
  • 丰隆研究:略为下调2014年净利预测2%至65亿500万令吉、2015年为71亿7千200万令吉、2016年为77亿1千600万令吉

正面评价:
  • 达证劵:马银行2014年首9个月净利47亿8千500万令吉乃符合预测
  • 联昌:贷款成长强劲、预期2015较好的展望等正面因素而维持它为首选银行股

各证劵行经纪对马来亚银行的评级:
  • 联昌:加码,TP RM12.50
  • 丰隆:买进,TP RM11.29
  • MIDF:买进,TP RM11.20
  • 达证劵:买进,TP RM11.20
  • 安联星展:持有,TP RM10
  • 兴业:中和,TP RM10.20
若根据以上6家证劵行的最新评级,保守估计马银行的平均目标价大约是RM11.06。按目前股价RM9.460为基准,其16.91%的增长潜能或许可当作投资参考。

Wednesday 26 November 2014

冷眼教会我的事:投资股票要脚踏实地

在大马投资股票,很少是不曾听过“冷眼”这号人物的。这除了冷眼“阅读公司年报”的传奇故事所致之外,和他频密提笔撰写投资股市心得有很大关系,而且后期还出版了不少为人津津乐道的著作。
坦白说,我是今年才接触股市,目前还未看过任何一本冷眼著作的投资菜鸟。但是,印象中在这之前曾经看过他在中文报撰写的文章,对“冷眼”这个名字还有他提过的投资经验有不错的印象:诚实而中肯。现在开始要认真接触股市,就兴起重新找回他的文章,好好把它再读一次。
我有做笔记的习惯,以下就与大家分享我在阅读冷眼的文章时,记下我认为对自己很重要的投资理念。感谢冷眼的文章教会我:投资股票要脚踏实地。
我每次进行股票交易之前,会鼓励自己重读这些笔记。读后,往往对自己当前的抉择有很不一样的思考。至少,它提醒我不要鲁莽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定,尽可能减少投资的亏损和心里的懊恼与后悔。
特别声明,笔记下来的内容是经过个人的消化吸收,并不一定和冷眼的原文一样。若有错误,还请大家指正。


  1. 重视股票基本面:合理的价格、盈利和股息、公司财务稳定(负债不高现金王)、公司有成长潜能
  2. 具有强稳基本面之股票,股价越跌亦可安心加码以拉低成本;不加码,当初就不该买这个股
  3. 买股票是买某公司的股份
  4. 高价买好股亦难赚钱,因为成本太高、需要更长时间赚回钱
  5. 只买领导人诚信可靠的公司的股票
  6. 勿只看股价,不看价值
  7. 适当本益比的范围:10至15倍
  8. 不买没发股息的股票
  9. 买前先做研究,买后时时跟踪;立即分析公司任何新动作
  10. 买股先学“怎样不亏钱”,之后才学“怎样赚钱”
  11. 不可能做到“每买必赚”,只要做到“赚多亏少”
  12. 股价上升至某个百分比,如50%以上,业绩乃持续成长就不脱售
  13. 设定止蚀线;若亏损,短期内无法扭转,需立刻卖掉套现
  14. 以公司表现,决定是否继续持守股票
  15. “烂”(公司)比“跌”(股价)更可怕
  16. 投资的成功率,与你了解公司的程度成正比
  17. 细读公司年报和季报,附注(Notes)一定要看
  18. 反对投机,主张长期投资,短期投资难赚钱
  19. 长期投资,短期操作;后者意指紧密跟进公司进展和股价变化而启动买卖策略
  20. 以低价或合理价买高素质股票,长期持有才能获利
  21. 只要不犯严重错误,长期投资基本上皆可取得超越定存的回酬
  22. 宁可高价买好股,切勿低价买烂股
  23. 投资好股票动作尽量少,频密买卖,获利越少
  24. 不断买进卖出赚价差,最终难赚大钱
  25. 从来不脱售好股才能真正赚大钱
  26. 反向策略:不买热门股,不跟风,人退我进,人进我弃
  27. 投资股票的良机就藏在危机当中
  28. 只买五星级股票:公司管理卓越、业务会成长、盈利稳定、财务稳健、生产以全球为市场及永远有需求的产品
  29. 熊市大多股票价值被低估,要趁机买廉价好股,牛市时则反向行动,买卖倒转定赚钱
  30. 股市跌落谷底,一定会在低价区徘徊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此刻会有足够的时间选取好股
  31. 要选容易赚钱的公司,其股票才值得长期持有
  32. 投资母公司,亦须跟踪子公司的业绩和股价动向
  33. 于牛市用“富向冷中求”策略找股,既从子公司窥探母公司的价值
  34. 不理股市起落,不预测股市好坏,只管买进和紧握好股不放
  35. 公司业绩好,股价必然升
  36. 只买大股东“以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为首”的公司股票
  37. 卖掉部分有上升空间的股票,以削低投资成本
  38. 三标准脱售股票:(1)公司严重亏损;(2)极度高估:如价值RM5的股票升上RM6,不卖是正确做法,若升至RM10就该脱售;(3)更佳选择:同样价格买到其他素质更好的股就该脱售
  39. 股票价值在熊市被严重低估之下,才可以融资买股
  40. 若借钱买股,要严格遵守三原则:(1)不超过投资组合价值的20%;(2)只买五星级股票;(3)选择股息收入高过利息支出的股票
  41. 避免买入过份冷门的股票,因为它往往有价无市,价值无法浮现
  42. 以大马情况而言,太多元或太集中的投资组合都不明智;一个百万元的组合,应该不少过15只股票
  43. 股友的IQ要胜过EQ,前者属长期投资者能独立思考,后者是短视投机者会感情用事
  44. 投资股票,不可立志赚“块钱”,却不可不立志赚“大钱”
  45. 对所持好股了解越深,信心越强,持股越长,复利越是增长,利润越大
  46. 好股没人炒,被炒的多是劣股
  47. 散户生存之道:对股票不能有情,要做到与股票“有福同享,有难不同当”
  48. 定期(如生日)定量(如1千股)买五星级股票,累积至退休
  49. 股息重新投资在派息公司的股票,加速复利增长率
  50. 股票投资与其“快狠准”,不如“慢稳忍”:(1)慢:态度从容,头脑清醒,考虑周全;(2)狠: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防亏损;(3)忍:买进前耐心拣选低价好股,买进后耐心持守,卖出前耐心等高价脱售
  51. 三“不买”原则:(1)不买不放心的公司的股票;(2)不买时时刻刻都要监视的股票;(3)不买股价大跌却不敢加码的股票
  52. 股价大跌若非基本因素造成,就可以加码买进
  53. 打工仔的百万富翁准则:(1)每月储蓄RM300,30年不中断;(2)将有关储蓄投资在每年以12%复利增长的五星级股票;(3)每年的投资获利,包括股息,重新投资进去
  54. 股票投资有“三识”:(1)知识:对所投资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2)常识:严格检视其强弱点;(3)胆识:要胆大心细,勿犹豫不决
  55. 长期投资高股息的五星级股票,其股息收入比屋租更高
  56. 趁熊市建立高股息组合
  57. 在成长股中,能成为周息率8%以上的五星级股票只有10%
  58. 一开始投资就设定投资的终极目标,如为了财务自由等

Sunday 23 November 2014

SKPETRO(5218)追踪

沙肯石油(SKPETRO,5218,主板贸服组)基本面强稳早有所闻,它自2012年合并后市值与净利齐齐飙涨。截至今年9月,它共接获总价80.6亿美元(约270亿令吉)的订单,其中半数是来自海外。

以下简记其最新发展作为往后的资料查询:

(1)今年2月份以8亿9千600万美元收购新田(Newfield)资产后积极拓展上游业务,其8座油田已经开始产油。

(2)21/11/2014宣布:
  • 以4亿美元(约13亿4千万令吉)收购国家石油(Petronas)的4座越南油田;其3座油田已开始产油,估计每年可增加4千万美元(约1亿3千万令吉)的净利,至少在未来7年带来稳定的现金流量。此收购计划使公司负债比提高8%至1.4倍,但乃属控制范围之内。
  • 与M3能源及国油勘探所组财团,成功竞标获得国油颁给沙巴两座(全新)油田的勘探生产计划(沙肯石油在有关财团的权益是70%);此计划有助于提振长期展望达27年。


*以下剪贴HLIB研究团队的相关英文资料:

  • SKP announced to acquire three blocks of oil assets from Petronas Carigali in Vietnam with total purchase consideration of US$400m.
  • SKP also awarded PSC for Block SB331 and SB332 onshore Sabah with participating interest of 70%
  • We expect the Vietnam acquisitions to increase 2P oil reserves by 80% to 39mm boe.
  • Assuming net production of 11k bbl/d from Vietnam asset with oil price at US$80/bbl, we estimate it to contribute ~13% to FY01/16 bottomline.
  • Maintain BUY call with an unchanged TP of RM4.26 based on unchanged 16x FY01/16 EPS of 26.6 sen/share.  



28/11/2014:
  • 国际油价创4年新低水平每桶探低至70美元(约RM230),油气股惨遭抛售。
  • 沙肯石油闭市价RM2.80,跌RM0.29,交易量6340万6400股。当中一度大滑32仙或10%至RM2.77,是52周新低记录。

1/12/2014:

  • 马股崩盘,重挫42.62点,收市报1778.27点,改写了10月小股灾至今的新低点。
  • 国际油价持续猛跌至每桶68.4美元,大马油气股纷纷暴跌。
  • 国家石油旗下3家上市公司,既国油气体(PETGAS,6033)、国油贸易(PETDAG,5681)和国油化学(PCHEM,5183)分别大跌RM1.72、RM1.44和RM0.50。
  • 向来被分析员视作气油首选股之一的沙肯石油跌了RM0.29,闭市价RM2.51。
  • 掌握庞大订单的阿玛达(ARMADA,5210)亦猛跌RM0.14。

9/12/2014: 各证劵行经纪对沙肯石油(目前股价RM2.450)的评级:
  • 兴业研究:买进,TP:RM4.02
  • 安联研究:买进,TP:RM3.25
  • MIDF研究:买进,TP:RM3.70
  • HLIB研究:买进,TP:RM3.30
  • 大马研究:买进,TP:RM3.20
*综合以上评级,平均目标价:RM3.354

Thursday 20 November 2014

5个月内马股暴跌至1000点?

标榜为股市专家的最新一期《资本投资》(i Capital, Vol 26 No 13, 13/11/2014),在其内文“技术分析”部分分析了两个时期(15/12/07~15/06/08和15/06/14~13/11/14)的隆综合指数(KLSE CI)之图表,得出“在5个月内暴跌至1000点并非不可能”的结论。

有关段落写到:

“the current pattern formation (意指15/06/14~13/11/14隆综合指数的股市走向) shares the same forewarning as in 2008, except that its rebounds were stronger at the 75% quadrant line. Watch out! Should the denouement happen, a plunge to 1,000 point in 5 months is not impossible. ”

特别记录这个结论并非要制造不安,只是希望大家在投资路上要更加警惕。

其他相关资讯分享:

  • 陈鼎武在2008年,旗下的基金平均仅保留20至30%现金,目前则保留高达60至65%现金。(18/11/14,星洲财经版)
  • 富马隆综指自2008年至今的上涨已延续6年,创下MSCI世界指数中单一市场最长的牛市记录,然而这个牛市的获利成长已出现减缓迹象,投资公司纷纷撤资转向提高现金持有。(26/11/14,中国报财经版)

大家都谨慎如此了,散户如你我不也该更小心驾驭自己的血汗钱吗?




Wednesday 19 November 2014

投资新手的英汉用词对照表

阅读财经文章或书籍,经常会出现这两种情况:
(1)遇到某个词语的时候,完全不明白它的意思,当你找出它相对应的英文用词之后,忽然大悟:“原来是这个意思!”反之依然,阅读英文资料时也试过遇到“读不下去”的关键词汇,一旦找出它的中文用词时,才明白全句的意思。
(2)无论是阅读中文或英文的资料,碰到很关键的用词时,脑中会很想知道它相对应的英文或中文用词。
基于以上两点,我就整理了以下这份适合理财新手参考用的“理财用词中英文对照表”,也算是自己学习路上的阅读记录吧(语词会随时间一直增加)。
特别告知,当中大部分是股票投资的常用语词,相关用词并不是从词典当中找出来的,可能有失准的地方。若有任何错误,欢迎指教。

archetypal patterns 典型模式
bearish 看淡、熊市
bearish reversal 看淡逆转
bounced back 反弹
bullish 牛市
Chaikin's volatility 蔡金摆动指标
daily DMI 每日方向活动指标
denouement 结局
Dow theory 道氏理论
downtrend 跌势
ensuing rebound 随后的反弹
forewarning 预警
indices 指数
levelling off 趋于平缓
MACD 移动平均乖离指标
market averages 市场平均指数
nosedived 暴跌
overbought reversal 超买逆转
plunge 暴跌
price momentum 价格动力
pullback 回调
Quadrant line 四等分线
qualitative & quantitative 定性和定量
rebound 反弹
retrace 回撤
RSI 强弱指标
selloff 抛售
support-turned-resistance line 支撑转为阻力线
technical rebound 技术反弹
trend reversals 趋势逆转
uptrend 涨势







Tuesday 11 November 2014

投資需要多少錢?

這是投資菜鳥常有的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的前提就是,你手上一定要有“閒錢”。所謂“閒錢”,就是你目前手上閑置在銀行戶口、暫時用不上的錢。簡單來說,就是辛苦賺來的月薪,扣除所有開銷之後,基本上都算是閒錢。
以下簡單的方程式或許可以說得更清楚:

EM = (S - E) - Sa

EM就是閒錢;S是薪水;E是所有開銷;Sa是存款。也就是說,你每個月領了薪水之後,用薪水付清所有衣食住行等等開銷(如水電費、汽油費、各種貸款等),再留下一筆小錢當存款之用,剩下的就是你可以用來進行投資的閒錢了。
另外特別提醒,一般上財務規劃師會建議每個人或每個家庭在銀行必須先存有能維持6個月生活開銷的錢,然後再來考慮投資。我的想法是,除了個人需具備這6個月的存款之外,他每個月應該要再存入另外小數額的錢會更安全,如果最終這筆額外的存款沒被用上,他還是可以考慮拿來投資。
舉個例子,比如說A君(假設他在銀行已經存有6個月的應急備用金)的月薪是RM3000,他的月度開銷是RM2300,每月按時存錢進入銀行戶口RM300,那麼他每個月就有RM400的閒錢做投資了。A君閒錢的方程式如下:

EM = (RM3000 -RM2300)-RM300
       =   RM400

如果A君純粹只投資信託基金,那麼他每個月就可以定時定額投資4個單位的基金了。別小看這筆“小投資”,想想一下:A君每月投資RM400在基金上,一年就投資了RM4,800,十年就投資了RM48,000了。這當中,基金如果增值賺錢的話,十年的回報就遠遠超過RM48,000。
另外,A君也可以選擇同時投資股票。 比如說每個月只投資兩筆基金(各投資RM100),剩下的RM200可以按時加碼自己屬意的股票。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有些理財規劃師會認為,中低收入者應該將收入的20至30%作為投資金額。按此計算,以上A君就必須至少挪用RM600至RM900作為投資金額了。對此,如果A君是一個正面又積極的窮菜鳥的的話,他應該會自我反思:“我應該要以此為目標,更加努力開源節流,設法再增加我的投資金額!”
所以,要用多少錢投資,那真的是要看你有多少閒錢,還有動力!閒錢和動力越大,可以作為投資的金額就越大,那是理所當然的。
我想有些人還是會懷疑和反問:“我目前都窮得錢不夠用了,哪裏還有閒錢進行投資?”
告訴你,路不轉人就要轉。錢不夠用得話,那就要想方設法增加自己的收入,如兼職。如果沒辦法再增加額外的收入,那麼就從省錢下手吧。窮人因為窮,沒什麼錢,那就更要斤斤計較生活開支。能省則省,省得下來的就是可以用來投資的資本了。相信我,我正是這樣走過來的。

Monday 10 November 2014

信託基金是投資入門

如果你是窮人又是理財菜鳥,你覺得應該如何開始投資?
答案是:就從投資信託基金(mutual fund,下文簡稱為“基金”)開始吧!它允許你定期(每月)定額(如RM100)進行投資,時間一旦拉長就會看到投資的回報。當然,一般上基金第一筆投資是RM1000。
基金是集合眾人的錢,交到一群基金經理(fund manager)的手中,透過他們專業的理財知識幫助我們累積財富,這就是基金最根本的運作模式。
市場上的基金多如牛毛,那麼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基金呢?這一點就直接請教你的基金經理或基金業務人員吧!一般上負責任的基金業務員會先向你了解以下問題:
(1)你的投資目的?你是為了個人的退休規劃而投資的嗎?還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費?或者其他目的?
(2)你的風險胃納度如何?基金投資雖然比其他的投資而言,風險相對來說比較低,但是它還是有風險的。一般的情況就是,風險越高,投資回酬就會越高。若有需要,可以要求基金業務員幫助你進行風險胃納度的測試,這樣就會選到較適合自己的基金了。
(3)你願意投資的年限是多少?三年?五年?10年或者是更長的時間?基金屬於中長期的投資工具,一般投資至少需要3年。當然,投資年限也和投資者的退休年齡有關。
雖然說基金的投資主要是由基金經理在處理的,對於投資者而言,也應該趁機開始學習理財的投資知識。對於投資基金有任何疑問,一定要反應給基金業務員知道。如此,你就會慢慢累積自己基金的理財知識了,這是窮人和理財菜鳥最好的理財入門課。基金業務員居然收取了你的服務費,就要善加利用他們的服務,任何疑問都盡量找他們就是了,這原本就是他們的工作和責任。
把錢交給基金經理進行投資的同時,自己也應該開始學習財經知識。最方便的管道就是,每天強逼自己閱讀報章的財經版。有關基金的部分,不明之處就記錄下來,待下次拜訪你的基金業務員時,就逐一請教他就是了。如果你遇上很有耐性又有愛心的的業務員的話,那就太幸運了,你就乾脆撥打電話請他解答疑問吧!
時間一久,你會發現自己慢慢累積了不少的投資知識。或許你自己會開始留意並參考其他基金近1至3年的表現;開始學習自己選出在同類型基金中表現最好的前20%的基金;然後再觀察它們近3個月或6個月的表現是否持續在一定的水平之上。
這些知識有了之後,再回頭檢視自己投資的基金,你就會有更全面的理解了。對於自己不太滿意的基金表現,可以和你的基金業務員洽談,然後進行基金的重組。把表現不符合個人理財目標的剔除出來,再替換其他的基金等等。當然,這樣的動作,一般上是自己投資基金有一段時間之後才會進行的。
如果你沒什麼錢,又不懂什麼理財知識的話,說真的,投資基金的確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Wednesday 29 October 2014

淺談本益比(PE ratio)

投資某個股票之前,必須對其基本面進行評估,其中一項評估項目就是檢視它的本益比,既Price Earning ratio,簡稱PE ratio或PE,其方程式如下:

本益比=股價/每股賺益(EPS)


EPS(Earning Per Share)是“每股稅後盈餘”。


本益比的運算,基本上會得出兩種可能,即:

(a)PE的數據小:表示有關股票很可能是冷門股,股價偏低,風險相對小,可以考慮購入持有。
(b)PE的數據大:有關股票往往是熱門股,股價偏高,風險相對就大,因此股友必須謹慎購入,或者選擇保本或拋售套利。
按照本益比的運算類推,若要找出某個股票目前的“股價”,那麼它的方程式就是:

股價=每股賺益(EPS) X  本益比(PE)


簡單來說,本益比最大的作用就是:它能夠檢視股價的合理性,提示我們有關股票是否適合持有,因為它會直接影響自己能夠賺到多少錢。特別是對於股票新手而言,或許可以考慮以“本益比較低的股票”作為選股標準,在財務能力範圍之內“小額分批買入”,以便從中吸取投資經驗,如此投資風險就會相對較小。


再來就是,透過“本益比”、“股價”和“每股賺益”這三者相互關係的探究,就會更全面的得出某個股票是屬於:

(a)昂貴價
(b)  便宜價;還是
(c)合理價

對於長期投資者,若所持有的股價已經屬於“昂貴價”,就需要考慮把手中的股票“分批賣出套現”。若股價屬於“便宜價”,就可以計劃“分批買進持有”,等待其增值再賣出獲利。至於處於“合理價”階段,也應考慮“分批賣出”。

Tuesday 28 October 2014

熊市已經發威!

任何“生命”都具有“循環”的特徵。
“股市”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所以股市的“生命循環”就表現在其數據的起落、好壞。
普遍上一個股市生命的循環大概是5至6年;也就是說,無論是“牛市”或“熊市”的開始和結束,大都維持在5至6年之內。
以上這樣的觀點,當然並不是我自己創立的;它是前人特別是不少西方股市評論家,透過以往的數據探究得來的股海現象。
當然你可以認為這種“股市生命循環”之說是垃圾,或者選擇不相信!但是,事實上“數據”會說話,這是無可否認的。
回到更現實的問題:那麼馬來西亞目前的股市處在哪個生命循環呢?
2008年馬股陷入838點觸底之後,緩慢艱辛地開始它“牛市的生命體”,直到2013年第4季初就回升至1800點,綜指揚升超過100%,這是很驚人的成績 ;至此,馬股2008至2013年共6年的牛市風光就結束了。
按照“股市生命循環”之說,從2014年起就是全球股市的“熊市”當道,馬股只是全球股海裡的一滴水,當然也就難逃“熊”網,自得其樂了。
因此,估算這一期的熊市就會落在2014年至2019年了。(馬來西亞“先進國”的目標正好就落在2020年,那是另一個“牛市”開始的豐收季節,好“神”呀!)
如果你有時時追蹤經濟或股市新聞的話,已有不少本地的財務師和基金經理不斷提醒:“熊市”之蒞臨!有者已經坦然的放話,我國的富馬隆綜指在這一期熊市會掉入1000點!那應該是最糟糕的重創吧!因為目前是1838點(29/10/2014,11:37am)
認知股市的“生命循環”,並非”迷信”或悲觀的想法。
事實正好相反,如果你是股友,並且相信2014至2019是全球“熊市”當道,那麼你就可以重新規劃你的投資策略,以便處於“熊市”之餘,可以使出有別以往的投資策略,保護甚而累積自己的財富。
這樣的信念,不就是積極而振奮人心嗎?
讓我們敞開樂觀的胸懷,熱烈歡迎我們的“熊先生”吧!